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上海普陀专管孩子叛逆的学校如何是好

有一项关于青少年的调查研究显示,超过逾三成的父母边玩手机边与孩子聊天,近两成没时间与孩子聊天,近一成不愿听孩子说话。比如小石儿子上学时间快到了,却一直在磨磨蹭蹭,这个时候小石肯定会心里烦躁,是不是会责骂孩子。这时如果冷静下来,看看儿子是想上学前多玩会呢?还是上学有什么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会更加配合。

焦虑的发泄的前提是认知,对焦虑有充分的认识,掌握了其中的各种影响,并且面对焦虑带来的反应。只有这样,在经过焦虑的反复理解之后,焦虑才真正能从孩子的心里和身体上释放出去,甚至于,当前的焦虑的经验,会变成孩子应对未来的有益尝试。

据了解,拥有“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选择为孩子报各类培训班的家长不在少数。目前,“双减”政策的出台,不少家长表示,不愿再跟风,盼着“松口气”。

暑假快到了,每到此时,总有不少家长要焦虑,他们焦虑孩子输在起跑线,焦虑该如何让孩子在班级里脱颖而出。所以,各类培训班就顺理成章地占满了孩子的整个假期。

虽然说环境是影响一个人的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性因素,即使孩子摇号进入普通中学上学,后期家长多加督促和从旁引导,孩子也不会比在重点中学差。

“学习准备期”所在关注的不仅是孩子面临上学的“初期”,而且在关注孩子成长过程的“全期”,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业”,而且要关注孩子的“习惯”。

当父母在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一脸不耐烦甚至不停地挑错时,在孩子的内心,作业已经变得了一个令自己痛苦和讨厌的东西,他们自然会抗拒做作业,甚至不想学习,不愿上学。

陕西西安一女子马某,多年前结识了一男子李某。2016年,马某的女儿到了上学的年龄,因为户口在汉中,无在西安上学。马某听说李某有关系,可以帮孩子进入西安东郊一所小学读书,于是出钱让李某进行“运作”。结果钱花得不少,可孩子上学的事却一直没有着落。马某因为害怕被性格暴躁的丈夫知道,5年来一直带孩子在外晃悠,谎称上学。如今孩子已经12岁了,却没有上过一天学。前不久,李某投案自首,马某才带孩子回到汉中,准备让孩子在老家上学。(5月14日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