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济宁微山封闭式军事化学校

·?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发现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拒绝、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或者非法阻碍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的,应当予以批评教育、劝诫制止,必要时督促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家庭教育学》中说:“孩子道德发展的源泉在于母亲的智慧、情感和内心的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发展中变得如何,决定于有什么样的母亲。”

孩子的行为确实需要约束时,家长态度一定要坚定而平和,暴怒对于处理孩子的问题没有任何好处,一般情况下,家长接纳和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并针对情绪加以疏导,家长也就不会生气,不生气,孩子的行为就比较容易引导,事情就好处理了。

1.当父母面对孩子的坏脾气时,在了解孩子的内在原因后,会发现解决问题并不难。如果孩子总是莫名其妙的脾气暴躁,持续时间长,无通过冷静的教育或物质奖励达到改善的效果,可能是孩子的大脑神经出现了异常,这很可能是先天的,需要家长的重视。可见,孩子的情绪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通常与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关,这是一种正常的成长现象,不应该被家长误解为素质问题。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不是所有孩子都能上高中,尤其对成绩低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基础知识薄弱,如何面对高中学习的巨大压力和竞争,极有可能跟不上课堂老师讲课的节奏,造成大量知识欠账,考试成绩过低,很容易使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而产生厌学情绪或者放弃学习。家长宁愿花钱让孩子上高中,无形中也会对孩子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对孩子学习进步未必有好处。如果孩子学不好,花了冤枉钱,事与愿违,更不是家长所要的结果。

3.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所以有些幼儿园会为了迎合市场,打出精教育的招,小中班就开始进行识字、算数和拼音等学习安排,甚至还布置作业,要求每日打卡。这种无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粗暴小学化教育,容易过早带来学习压力,导致孩子厌学、自卑。揠苗助长,弊大于利。

4.其实作为家长们也应该知道,有些孩子去培训机构学习不一定能提高学习成绩,反而会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压力,有的甚至会出现“厌学”的心里。

5.《家庭教育》为我们家长朋友们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盏明灯,为了孩子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吧。

中国近60%左右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青少年心智障碍、逃课厌学、考试压力、亲子冲突、网络成瘾、自闭自虐、啃老、厌世等教育问题;80%左右的家庭不懂或不完全懂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甚至感到力不从心。“家庭教育指导师”作为一种职业,更是社会的硬性需求;在国务院将家庭教育已经立法,将来家庭教育指导师的社会需求很大,同时也要合法化、持证上岗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有人问家长,您愿意害自己的孩子吗?家长们肯定会异口同声地说提问者有病,家长们肯定会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好,可事实上危害孩子健康发育的事情在许多家庭都发生过甚至仍在发生。良好的主观意愿与不如意的客观现实经常发生着冲突,部分原因是有些家长不知道怎么样去正确地帮助孩子,也有一些家长心存侥幸甚至理所当然,认为阶段性超负荷学习是苦其心志,理由是不吃苦哪来的甜?

家长听完孩子的阐述之后,不要上来就说“你这样,人家被的孩子怎么做的那么好”之类的话。这会让孩子认为你不理解他,不尊重他,看不上他。进而破坏亲子关系,逐渐的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学校里的任何情况不和家长分享,你只能从老师那儿了解孩子的表现,而不得孩子表现背后的根本原因。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父母的引导,不是所有的事努力付出了都会有回报,但任何的事不付出就一定不会有回报。很多时候我们家长会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全部寄托在我们孩子身上,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了很多辅导班,让孩子没有一点自己的空间与时间,孩子学的不好,还要批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厌学,家长还一脸无奈,陪伴孩子付出那么多,还是一事无成!其实孩子生下来就是独立的个体,是需要我们精心呵护、陪伴和教育的朋友,不是我们所有愿望的寄托着!我们需要相互尊重、彼此沟通、相互学习、一起成长,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