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热点讨论】厌学叛逆学校怎么解决

一开始时家长都反对,孩子本来就不愿早起上学,再去操场跑几圈,岂不一进教室就打瞌睡?但实际操作后他们发现情况正好相反,跑步后,学生反而更清醒,上课的气氛好了,孩子的记忆力、专注力都增强了。观察孩子要细心每个孩子的言行举止要尽收眼底。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为什么他不愿参加活动等都要心中有数。看到了才能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

通过这个实验,总结出这么一个原理,如果让原本没有任何关联的行为和刺激多次联结,长期在一起出现,那么,当其中一样单独出现时,就会不可避免地瞬间联想到另外一样东西。就如同父母既希望孩子爱上学习,又不停地把学习和批评、训斥、责骂联结在一起,孩子每次面对学习的时候,都会产生不愉快的联想,内心自然就会非常地抵触学习。

不管是早教还是上学最重要的不是学习了多少实际的知识,中国的教育大环境,上学有一半甚至大部分知识是为了高考,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能力,习惯眼界和见识,上学之后是有目的的,功利化的,而早教不同,学知识都是扯的,培养学习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何为学习能力?接受万事万物的能力,早教培养的应该是这个,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何愁以后不会学东西呢?

学校与家长、孩子和家庭教育的连接最为紧密,但广州市郑蕙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天河区昌乐小学校长郑蕙坦言,向父母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各方的力量一起促进。记者了解到,《促进》生效后,广州已积极响应,学校、院、妇联、社区等搭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打通落实《促进》的最后一公里。

熟悉新的环境。利用开学前的一段时间,带孩子到学校操场走走,看看校园环境的变化,认识一下新的教室,让孩子心里产生“要上学了”的情感归属。

过去,许多家庭由于缺乏相应家庭教育的文化基础和氛围,便掏钱把家庭教育的责任交给了校外培训机构,如今校外培训机构受到严格管控,家庭教育少了社会力量的“加持”,家庭教育为此将回归于家长,家长必须配合学校和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如今已经摆上了重要日程。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自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家庭教育从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此次就家庭教育正式立,不少家长更加明确地认识到自身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要承担对孩子成长的主体责任。

每学期,我们都将在学生当中评选出十二名具备高尚道德情操、践行文明礼仪的佼佼者,并将他们的事迹在学生中广泛宣传,树立成大家学习的榜样,以达到以点带面、榜样引领的育人目的。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