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孩子行为习惯教育学校咋办

各位家长也不要忘记,补课不是揠苗助长。补课的目的是查缺补漏知识。很难让成绩得到提高,如果孩子热爱学习,会自愿学习。如果孩子本身就不爱去上课,家长强制性带孩子去补课也无济于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都会遇到这个难题:伴随孩子成长,孩子越来越不愿意与家长沟通。很多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并且每当家长想要跟孩子进行沟通时,根本找不到话题,有些家长认为这是因为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代沟,事实绝非如此,想要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家长首先要反思,在于孩子沟通时,是否存在这些问题:

我们首先应该让孩子对小学充满期待,激发孩子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兴趣。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马上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从内心感到自豪。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要吃苦头”来吓唬孩子,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比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等,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

1.对不上学的孩子的管理和治疗,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强调自我管理训练的问题行为导向方式,另一种是强调包括药物治疗在内的神经脑科学导向方式。

2.其实让孩子在四岁左右上学,无论是身体的协调能力还是沟通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最晚一些上学,反而对孩子是一种更加理智的爱。

3.当她看到跟儿子同龄的孩子都在上学时,她知道儿子也到了去学校的时候。那段时间,她拼命地干活,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加倍地砍柴、割柳条,所有的努力都为了让儿子安心上学。

4.我们不提倡提前学习,也不鼓励让孩子过早写字,如果孩子上小学后对课堂内容失去了新鲜感,就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再说这些学习内容孩子上学后完全能够接受。但是,家长还是要给孩子做些学习准备,避免因为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太差,因而造成孩子学习上的障碍。

5.前些天,朋友圈里疯传了一张照片。一位妈妈为了求孩子去上学,直直地跪在孩子面前。而孩子呢,却翘着脚,不以为意地玩着手机,让妈妈跪了一个小时。

有些家长觉得,自己给小朋友提供衣食住行,给小朋友提供学习的机会,对孩子有些期待也理所当然,孩子达不到父母的期望,那就是孩子的原因,打一下孩子是天经地义的。

孩子上学后,老师是会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这是老师的工作,但是,老师会不会偏心,说实话,是会的,老师会偏向于喜欢乖巧的、能力强的孩子,也会偏向于父母好沟通的孩子。

当做了前面三点,起码能保证孩子作息规律,作业完成,也准备好上学所需物品了。但要想完全拯救孩子假期综合症,可能还不够。

按时作息,调整好生物钟,让宝贝开心回园,开学前一周家长和孩子一起保持上学的作息,尽可能地按时起床、睡觉和用餐,并配合一定的户外活动。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