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改变叛逆孩子的学校如何是好

家庭教育指导师的火热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施行密不可分。2022年1月1日起,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家庭教育也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父母们开启了“依法带娃”时代。2021年,“双减”政策、“五项管理”规定以及家庭教育促进法相继出台,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来说既有指导作用,也充满了挑战。“减负”不等于降低办学质量,反而对学校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质量从哪来?曾经因不受管理而缺席的家庭教育是块价值洼地,非常值得挖掘。

印度的一项关于父母与孩童的焦虑研究成果显示,父母的收入、受教育程度与焦虑程度呈显着的正相关。该模型的多元回归表明,结合父母的社会经济背景可以很好地预测孩子的焦虑现象。据此,相关研究者建议提供特殊的班级来培训父母,缓解其焦虑,由此才能真正缓解印度家庭的焦虑与孩子的压力。

1.总体来说,这个策当然是好事,前提是:家长们能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积极面对和调整,而不是习惯性地焦虑。

2.随着孩子认知发展日益成熟,婴儿期的分离焦虑会得到缓解。但是当孩子进入幼儿园,或者进入小学,Ta要进入一个陌生环境时,又会出现分离焦虑的情况。

3.随着孩子不上学的时间拉长,严妈妈会觉得自己学习课程这么多,为什么孩子还不能上学,就会变得更焦虑了,而严妈妈的负能量更影响到孩子不想去学校,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4.糖糖奶奶说“不上学屁的用”是源自于糖糖说“我不想上幼儿园这句话”,这句话想必每一位上幼儿园小朋友经历分离焦虑的时候都有说过,“不想上幼儿园”是孩子情绪焦虑的需求与求助,过早给孩子传递“不上学就没有出息”的话不仅无益于孩子的分离焦虑,在长时间的负面影响下还会增加孩子的自卑感。

5.当孩子上幼儿园之后,从过去可以随时回到亲人怀抱的习惯,突然变成一整天都看不到家人的新状态,这样巨大的变化,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分离就会产生焦虑。所以,分离焦虑是非常正常和普遍的。这个焦虑也不仅仅出现在孩子身上,孩子和家长都可能引起不安,大部分孩子会慢慢调节适应。焦虑情绪会传染,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太担心,孩子可能更难安心,这也是建议家长自己先放松再去处理的原因。

也有全职陪伴的,但是效果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甚至孩子在家长过度关注之下,出现了厌学倾向也并非没有例子。我们看到不少优秀学生,常常是在既有学习要求,又有自由空间的家庭氛围里成长的。山人最怕的就是家长说“我们对孩子没有什么要求”,然后又抱怨“这孩子不晓得努力”,既然都没有什么要求,那还要求人家努力干嘛?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例如上过早教的孩子,其再上幼儿园的时候一定不会再出现分离焦虑,上学哭闹的情况,所以,当让孩子独立去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学校生活,孩子便会很快适应,减少家长与孩子的焦虑。

提醒年轻父母,不管孩子识字断文能力多强,也不要过早让孩子上学,低龄孩子更容易受到校园欺辱。上学不仅仅是求功名,人生也不必事事趁早。

路路班里有很多小朋友,周一、周二哭着上学,周三适应了,好好地在幼儿园才度过一天,周五又放假了……接下来的周一继续不想上学,无休止的恶性循环,折磨着孩子,烦扰着父母。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