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解密杭州拱墅治理孩子叛逆的学校怎么解决

孩子玩手机、孩子手机的使用管理以及青少年日益严重的手机成瘾问题,一直是严重困扰无数父母的家庭教育难点和痛点,令父母十分担忧、焦躁不安和无可奈何。对于孩子手机不离手的“屡教不改”、“只玩手机不学习”和“沉迷于手机游戏世界中而不能自拔”,父母可谓是“恨之入骨”、“内心抓狂”,气得牙都痒痒,用“深恶痛绝”来形容父母的态度或许一点都不为过。信息化时代的确为人们带来更便利、更多元的生活方式,但不可忽视的是随之而来的威胁。在这个时代,人们过于依赖科技和电子产品已经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独立思考能力的丧失、过度沉迷电子产品带来的身心上的损伤等问题都依然很突出。

只要写到厌学的话题,无论观点为何,收到的留言最多的一定是:孩子厌学,作为家长该怎么办呢?怎么做才是对的呢?怎么才能让孩子尽快回去上学呢?

1.在莫斯科曾有这样的事例,孩子父母放弃市中心的房子,搬迁到首都西南边缘地带,只是为了让孩子有机会在109中学上学。

2.如果父母总是以“孩子太小”为借口,轻易原谅孩子所犯的错误,不让他们承担后果的话,那么孩子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逃避责任、不愿承担的懦弱者。

3.孩子对小学生活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于家长的语言和态度。如果家长常说“再不听话,送你去上学”“让你老师来管你”“再这样下去,上小学了看你怎么办”,这样就会让孩子对小学产生“小学很可怕”“老师是来惩罚我的”等负面印象。

4.原来,孩子已经连着9天没有去上课,在家玩手机,说自己不上学了,要到外面打工挣钱。前两天,班主任来劝他,他也是死活不去上学。而现在,他竟然说要去打工,还不听劝,你说家长这个气啊!

5.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要柔和,不要太暴躁,甚至还凶孩子,指责孩子,有些孩子不愿意上学,总是事出有因的,我们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会厌学,为什么不喜欢上学,父母要摆正自己的态度,这个态度会一直影响孩子。

综上所述,我们的未成年孩子们对防沉迷的政策从一开始的反感、沮丧,到现在可以接受,正逐渐把生活重心从电子产品转移到运动、读书、社交、劳动中去,这也是政策出台的最初意愿,可见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对不愿开口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和子女建立信任关系,给予足够支持和温暖。当孩子在充分有安全感的时候,可能会说出自己的一些心里话。“建议家长每天花15分钟和孩子聊聊,了解他们一天在学校的情况。”

有的父母无休止地宠溺孩子,最后把孩子宠坏了。孩子无论正确与否,家长都无条件迁就。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怎么样都是对的,无理取闹变成常态,故而变得自私、蛮横,自然就不愿服从父母管教。

尽量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要求孩子,早睡早起,按时午睡,缩短孩子娱乐时间,每天安排一定的学习时间。可以陪孩子读书或者讲故事,这样既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又可以培养阅读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心沉静下来,减少浮躁情绪,让孩子逐渐进入上学状态。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