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正规的特殊学校有哪些怎么解决

每年的开学季,都有很多孩子因为不愿去学校被家长带去看心理咨询师,似乎只有孩子不去上学了,家长才会意识到孩子出了问题。去不去上学成了评价孩子心理健康的唯一标准,这种现象本身就值得警惕。一年级的教育马上让孩子坐得正,听得主住,写得好,没有提前进行系统培养,孩子身体、心理都没有准备好,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对于心理素质不够的孩子更是打击,相信这样的恶性循环是每一位父母不愿看到的。

首先,诊室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还有一群穿着白大褂的人,孩子看诊时,可能处于焦虑状态,家长也很焦虑,这会影响孩子的表现。换个场景,换个时间,换一些人,他的表现一样吗?这是我们需要考量的。

孩子爷爷奶奶都愁得不行,说孩子这么小,一直不上学也是办法,那孩子是不是在学校发生过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呢?记者又去孩子就读的小学采访,看看能不能查出原因来。

这一般是孩子首次体验分离焦虑。因为在孩子出生到上学之前,他们都是生活在家里,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就算爸爸妈妈上班,也会准时回家照顾和陪伴孩子。但是上了幼儿园之后,孩子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急剧下降,这会导致孩子不适应,不想与爸爸妈妈分离。

孩子上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的主要工具又是书本。家长应经常找一些图画书给孩子看,要经常念一些内容有趣的书给孩子听,这是很有益处的。可以告诉孩子:

时间越久我越焦虑,我开口问道“你今天有点不想上学了是吗?”我脑子中的念头是,这句话不能说,一说的话儿子不去了怎么办,但是跳了出来,还是将我看到的孩子的真实状态说了出来。

还是老规矩,先给这个案子写个导语。这个孩子初一新学期入学时被医院确诊为分离焦虑症。表现是最开始只是不肯回校住宿,此时父母没意识到问题,紧催慢赶也动用武力,后来发展到孩子在上学路上大哭,拒绝上学,此时去医院做诊断。整个调和咨询课程,孩子进行了3次,父母进行了6次。现在孩子情绪稳定,回校住宿并上课了。经此一劫以后,妈妈极速飞升,现在称自己为“乘风破浪的妈妈”!

根据的一项最新调查研究发现:如果父亲或母亲患上抑郁症,那么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是正常家庭孩子的7倍。家长往往通过以下行为举止将焦虑症“传染”给孩子: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度批评,在孩子面前经常流露出惊慌和害怕的表情等。遇事经常紧张的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也是惶惑焦虑的;而情绪不稳、爱责打孩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在长期被忽略、责打、否定的状况下,会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稳定感。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