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针对孩子叛逆的学校如何是好

面对孩子的厌学情绪家长们不应该斥责,越是斥责可能孩子的压力就越大,更容易引发其他问题。因此父母们应该更讲究方式方法。着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产生问题儿童的原因之一,是父母对孩子的拒绝和排斥”,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不去找到问题的根源,只是想着将孩子送到警局进行“恐吓”,一方面不利于孩子对社会产生正确认知,导致因此害怕警察;另一方面随着孩子年龄渐长,见识增加,总有一天他会明白这样“偷”家里的钱并不会触犯法律,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责,可能会产生更加可怕的未知后果。

马上又是新的开学季,很多孩子要离开父母的怀抱,去到幼儿园,不少家长也是感叹,孩子终于要上学了,自己终于自由了。

1.孩子踏入幼儿园,是他开始远大行程的第一步。我们不必伤感也不要焦虑,只需做好一切准备,让孩子自然地、开心地进入人生新阶段就好。

2.就这个爸爸而言,不好好学习。不意味着只有挖藕这一条出路,这不是一个要么上学,要么挖藕的选择题。作为家长如果只想着用做苦活来刺激恐吓孩子,也许短期内有一定的效果,但长久看可能对孩子的内心性格还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3.我们不轻易的给学生订标签,也不把学生的行为往坏里想,但是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就是孩子之所以抑郁,是不是就想回避学校,回避上学呢?

4.记得我们小时候(农村的70后),孩子能送去上学而不是拖回家打猪草,就是非常明事理的家长了——记忆中我这一代没有强迫孩子辍学的家长,乡亲们非常重视教育,小时候没有不上学的小伙伴。进学堂归进学堂,乡亲对孩子的成绩并没有强烈的热望,像是盼着孩子必上大学什么的,似乎从未听人谈起。所以几年前,我接养母一起生活时,一度默认为她不知道高中或大学,那时候农户的孩子们读到初中,能识字就是蛮好的了。孩子哪天说不想读书了,家长也是会做思想工作的,但不是那么强求。

5.概述:讲述妈妈到幼儿园上学,从混乱到适应的过程。建议:更适合入园后的规则引导。个人评价:本书介绍写着“缓解分离焦虑”和“建立规则意识”,但重点在“规则意识”,并且视觉有趣,容易引导孩子。对幼儿园生活没有实际了解的孩子理解起来会有些吃力,已经入园的孩子,尤其刚入园,对规则不太熟悉的孩子最适合。

出现这“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的家庭教育现象,究竟是命运使然?还是孩子天赋的原因?还是父母教育的原因呢?

孩子年幼,即便送去上学后交给老师照顾,家长们或多或少也会挂心,多和老师交流孩子情况也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沟通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比如:

很多家长为什么着急让自己孩子赶紧上学,这是由于社会和个人的需求,进入职场后,大家就会发现,企业招聘职员时都有规定,比如像是25岁以前的大学生,28岁以前的研究生等等,一岁的差距可能让你无缘某个职位。

但我最近也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说不清楚自己究竟为什么不想去学校。有的孩子甚至从头到尾都保持沉默,不管周围的人怎么问,就是一句话不说,就是不去上学。父母不能问,不能提,一提就急就翻脸。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