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孩子厌学教育学校去哪里好如何是好

本轮为期4天的公开课,旨在帮助中小学家长及老师,提高家庭教育意识和技能,助力学习考试合格后,考取家庭教育指导培训证书。路焕新律师在研读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后,认为涉及父母及其他监护人法律责任的条文主要是第四十八条,该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拒绝、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或者非法阻碍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单位,以及中小学校、幼儿园等有关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都可以进行批评教育、劝诫制止,必要时督促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上学成为一场博弈。当孩子拿健康当筹码时,父母只能退让。女儿确诊中度抑郁后,刘佩彻底放弃对她学习上的要求,「只要能正常上学就可以了」。

1.1.停止焦虑,不要把你的焦虑转嫁给孩子。你可能认为自己无指导孩子赶走焦虑,因为你本身就对孩子表现出焦虑和担忧。

2.在这种严重内卷中,孩子迷茫了,家长迷茫了!在迷茫中追逐家庭教育的方式,导致家庭教育变成了烧钱教育,焦虑教育,和变相虐待(虐待是指强加教育,剥夺孩子时间)儿童教育。

3.但是家长对这一策及其不满意,认为这会害了孩子,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尤其是中考生,如果考不上高中,就只能去职高上学,职高的学习氛围很差,什么样的学生都有,可以说是鱼龙混杂,学生很难静下心来学习。

4.3.也是补充点: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在入园前带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让孩子觉得幼儿园是个好玩的地方(通过交流我发现,幼儿园的有些不仅不哭闹而且很愿意上学的小朋友其实他们暑假或暑假前家长已经带小朋友熟悉了幼儿园环境一段时间,事实上有些私立幼儿园是可以让小班的孩子提前体验一个月的,这样更有利于孩子之后的适应。我们因为之前没有太关注这个,所以错过了)。

5.其实这种内卷现象,透视的却是一种家长深层次的教育焦虑。表面上看是因为自己孩子的学习状态和成绩,以及家长竞相报班,实质上是源自于家长自身在教育过程中因为自身不太具备教育孩子的一种水平和能力,甚至不懂得如何教育和引导孩子,从而产生的一种严重的焦虑。

首先,由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傅宏带来题为《与孩子共同成长——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家庭教育》的演讲,傅宏以理解孩子的成长开篇,启发家长循因思本,随后从认识心理发展、了解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建议三个方面为家长解读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教育策略。在讲解中,傅宏结合调查数据分析了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指出家庭和睦本身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最后,傅宏给家长提出“习惯倾听、做好榜样、正面引导、科学惩戒、家庭和睦”五点教育建议,指出家庭教育最根本的是家长自我的修炼。

家长疏于管教孩子,可能会让孩子产生缺爱的心理,更因为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变得孤僻,沉默寡言甚至自卑自闭,时常感到焦虑、不安全,整个身心经常处在紧张的应激状态。

现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要承受来自老师、同学、父母、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过多的指责无疑是残酷的,我们要尽量减少家庭给孩子的压力,不过分焦虑,让孩子从容改变自己。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上幼儿园是让孩子从一个小家庭走入大家庭的过程,家长也需要放手让他迈出去,在不远不近地方关心着孩子的发展和变化。常常说孩子们的分离焦虑怎样去解决,其实最应该解决的是家长要用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成长,这样才能让他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早日脱离分离焦虑。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